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上步法
字体大小: [返回]

太极拳上步法

时间:2016/1/27 18:51:22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4074

 

    武术中既有始终一脚领先前迈、另一脚紧随跟进的上步法,也有两脚交替前迈的上步法。太极拳弓步上步的方法,可以作为太极拳各种两脚交替上步法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由于人类一脚往前移动,支承体重一脚的脚尖外撇比较适合人类解剖结构的特点,所以人类习惯上两脚交替往前上步,两脚尖都是略微有些外撇的。

       但太极拳的弓步只能是在后一脚的后脚尖外撇,前脚尖必须是正对前方不外撇的,所以太极拳的弓步上步,原来的前脚在成为后脚之前,脚尖需要发生外撇。

       太极拳的弓步上步这种前脚尖外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模拟自己将前面敌人对自己的攻击引进落空后再上步,这种情况上步的开始就需要使得躯干发生明显后移,也就是弓步上步的前脚尖外撇是在当躯干后移靠近后脚、形成虚步时发生的,这种上步撇脚被称为“虚脚撇脚”。

       应该认识到套路里一个拳式的弓步上步除了搬拦捶几乎都是模拟实际上的一个搏斗回合,并不是模拟实际上的连续连环上步,由于太极拳“引进落空合即出”所决定,所以太极拳套路里的弓步上步只能几乎都是这种“虚脚撇脚”的上步法。

       但实际上太极拳是必然具有连续往前进攻中的上步,如李雅轩先生所说的“一发再发,发之不断,使其无变化之机势。攻者则已去,再去,去之不已,紧上加紧”,因而这种上步法过程中躯干是不后移的,也就是前脚的外撇是在躯干不后移、外形上前脚属于实脚情况下发生的,称为“实脚撇脚”。

       对于“虚脚撇脚”与“实脚撇脚”的弓步上步,现代太极拳界的名家有两种完全相反、针锋相对、各执一词的意见,其中一种认为太极拳正宗的弓步上步法是“实脚撇脚”,凡是“虚脚撇脚”的弓步上步法都是错误的;

       另一种则认为正宗的弓步上步法是“虚脚撇脚”的,凡是“实脚撇脚”的弓步上步法都是错误的。应该认识到从拳理上分析,引进落空后上步攻击是太极拳的特征;

       从事实上分析,一些视频与照片也反映无论是杨澄甫先生的早期弟子李雅轩、陈微明、董英杰先生,还是杨澄甫先生约1930年迁居上海就跟随他学拳直至他逝世的后期弟子濮冰如、郑曼青先生以及杨澄甫先生的亲人杨守中、杨振基先生等等,近代太极拳家在套路里都是“虚脚撇脚”的弓步上步。

       所以太极拳典型的上步法就是“虚脚撇脚”的上步法,但不可否认太极拳实际应用时有的情况下是可能有连续往前进攻上步的,而且太极拳套路里也是存在个别“实脚撇脚”移动脚步或者转身的。

       所以无论“虚脚撇脚”,还是“实脚撇脚”的弓步上步法都是太极拳所需要的,上述两种相反的意见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其实,现代太极拳界“虚脚撇脚”与“实脚撇脚”之争论的“实脚”并不是一般武术所谓的“实脚”。

       许多人都将傅钟文、杨振铎先生套路里的上步法作为“实脚撇脚”弓步上步的典范。然而通过视频观察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的弓步上步不仅躯干都有略微后移,前膝盖也是有略微后移的,也就是前脚也是有略微变“虚”发生的。

       所谓的“虚脚撇脚”与“实脚撇脚”,都是存在原来的前脚外形上需要“虚”一下的动作规律,所不同的仅仅是外形上“虚”的程度不同而已,所谓的“实脚”外形上其实并不完全是实脚。

       也就是说两种争论其实仅仅是语言表述的分歧,概念的实质上是一致的,是并没有矛盾的,所以这两种弓步上步法可以合并起来叙述。

       为了初学指导需要,可以将这样的上步动作如同体操那样分为几个步骤。现以已经形成右弓步的状态开始为例,将由右弓步“虚脚撇脚”上步形成左弓步分为七个步骤叙述于下,供参考与探讨。

       右正弓步的大致规格是:

①两脚前后分开,右脚在前、屈膝、小腿约垂直、脚尖向前;左脚在后、大小腿自然蹬直、脚尖自然外撇。

②两脚的外侧横向距离也就是前脚外侧与后脚尖的横距约与两肩的横距同宽。

③两大腿俯视成平行。

④胸腹正对前方,两肩连线与两胯连线俯视成平行线。

 1)以坐代退

       【动作】在前脚(右脚)膝盖不后移或者仅有轻微后移的情况下,由腰脊松沉引起前大腿根部往下沉降,同时后脚的膝盖也往下弯曲沉降。这种情况称为以坐代退。

 【分析】

       以坐代退这种在前膝盖没有后移情况下前脚大腿根部往下的沉降,就像是坐下来似的;而这样坐下来似的动作必然会引起前胯关节与躯干后移,所以一些太极拳前辈们称之为“以坐代退”。

       以坐代退是模拟自己对于敌人攻击实施引进的开始,实际上是两胯、两膝都一松从而两胯与后膝发生一沉形成的。由于两胯如此一松沉,躯干就如同一个沙袋压于前腿,使得前脚能够完全承受到体重,从而使得站立十分稳固;而且使得两胯能够有十分充裕灵活的转动回旋余地,同时躯干发生了后退。

 【注意】

 ①以坐代退的前膝盖基本不后移对于引进落空的效果十分重要,是实施引进落空必须具有的首先反应,如果没有以坐代退躯干直接就后退,往往几乎是无法实施引进落空的,这在正确的推手中可以有百试不爽的体验,而一般人往往将这一动作忽略,所以对于初学者以坐代退应该加以强调作为弓步上步的第一个步骤。

 ②以坐代退两胯松沉的效果与两胯关节肌组织的预伸长与弹性有关,初学者由于两胯关节肌组织的预伸长较短、弹性较差,效果不可能很理想;有的人虽然练了几十年太极拳,但没有注意到松沉的锻炼,开始学习以坐代退,也只能属于初学者。

       初学者刚锻炼以坐代退外形的幅度应该大些,而随着以坐代退的熟练与胯关节肌组织的预伸长变长与弹性增强,只要达到效果,外形幅度变化可以小到别人难以觉察,甚至自己仅仅只有微小的动作感觉而已。

 2)躯干后移

 【动作】

       在弓步以坐代退之后不停,接着就是继续由腰脊松沉,使得前脚(右脚)沉蹬地面推动躯干往后脚移动,从而前脚的膝盖明显发生后移,前膝可以后移到前腿将完全伸直但前腿不能完全伸直;

       后膝(左膝)同时继续有若干往前下降,胸腹朝向基本不变;后移中的躯干不仅不主动后移,还要保持着阻止这种后移的惯性。躯干后移结束,后胯(左胯)必须一松,使得躯干就像是一个沙袋沉压到后胯之上,但前脚仍然支承体重。

 【分析】

       躯干后移这是模拟引进缓冲前面敌人攻击之随人而动的开始。如果躯干在没有后移的情况下直接往右转动,不论是以腰脊为轴还是以任何一胯为轴,都是不可能有后弧形引进落空效果的。躯干后移中,两胯与后脚都是“虚”的,前脚是“实”的,体重始终主要是落在前脚的。

 【注意】

 ①躯干不得有后移的主动,必须是由于腰脊松沉与以坐代退引起前脚沉蹬地面的推动往后移动的。这样当有必要时,后脚随时可以提起往后撤,从而避免双重。如果躯干后移不是这样,而是躯干主动的后移,前脚与前胯就会有脱节感,由前脚而上劲力的传递就被破坏了,后脚就无法提起而必然会形成双重。但前脚“蹬”地必须由“沉”引起;不能由右脚的局部用力主动蹬地引起。

 ②必须既前脚是蹬地脚,同时前胯又是放松不用力的。初学者往往无法做到这一点,能够做到这点的关键是躯干后退开始必须先以坐代退。

 ③前膝不能后移到前腿完全伸直,否则会造成躯干后弧形转动的困难。

 ④在锻炼时躯干应该后移到最大幅度,就是到膝盖将完全伸直但没有完全伸直的程度,实际应用如在推手中的反应,躯干被动后移的幅度则越小越好。

 ⑤躯干后移结束的后胯松沉,初学锻炼时躯干下沉的动态幅度应该大些,熟练后可以没有明显的外形变化甚至完全没有外形变化。

 3)躯干转动前脚尖外撇

 【动作】

       当躯干后移结束,躯干随即由腰脊用力以左胯为轴胸腹往右转,同时左胯略微有左移,腹部就像是有个球从左内侧压入滚压到右内侧往前滚出,使得胸腹发生顺时针后弧形转动朝向右前方,带动右脚尖外撇。右脚尖外撇的角度可以在30度至50度之间。左膝同时发生顺时针弧形移动朝向右前方。初学者的左胯在右脚尖外撇结束后应该再松沉一下。前脚仍然始终支承体重。

 【分析】

       躯干转动前脚尖外撇是模拟使得敌人对自己的攻击落空,与之前的以坐代退与躯干后移合成完整的顺时针后弧形引进落空。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含元殿  地址二: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三: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网站管理入口]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