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太极文化 > 太极拳之松柔修炼
字体大小: [返回]

太极拳之松柔修炼

时间:2016/1/27 18:56:31  来源: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作者:刘宝欢  关注度:7711

    习练太极拳最常听见老师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松下来,要松”。老师所说的松柔,首先是一个从内到外,从神到形,内外如一的松柔。它要求行拳前至行拳终心静神安胸无杂念意念专一不被外扰心有定力泰和自然;要求上虚其心虚怀若谷下实其腹,气沉丹田,而始动正养。松柔是一种心理活动意念为先是宏观到微观是上、中、下三盘由局部到整体的松柔。

    (—)上盘

上盘的松柔是从头至手包括六个部位:头、颈、肩、肘、、指。上盘的松柔概括为八句话:下颌微收顶头悬双目平视竖顶安。气沉丹田双肩松两肘下坠自然弯。松腕坐腕或旋腕,意在抽丝松柔缓。开掌之中微内收,十指留隙舒挺展。

下颔微收顶头悬双目平视竖项安。指行拳中下颔要略有内收,不可仰头、低头、歪脖不可左右摇晃而是要竖项为正,百会穴与尾闻穴相垂在一条线上;是松柔中竖项不是颈部肌肉僵紧、挺脖;是起势、行拳、收势都要双目平视与地平线相合,不是低头看地。行拳时眼随手动手到眼到要视而有神不要目空无神。这里讲的眼法随手法,手眼相随,不是固定死板一成不变而是随拳势的转换,双目所视要依拳法而定,如传统式太极拳的云手”,随着手动,此时对眼的要求不是只视双掌而是透过云手之掌的虎口平视出去与地平线相合。

    气沉丹田双肩松两肘下坠自然弯。是讲双肩的松是松沉。沉为下松,不是上耸或端肩,是从肩井至肩胛有向下松垂之感。双肩只有下松才有利于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又促使双肩松得更透。肘之松柔则为自然坠肘,向下松开有下坠之感。

    松腕坐腕或旋腕意在抽丝松柔缓。是讲对腕的要求特别是传统陈式太极拳行拳中的松腕、坐腕和旋腕动作特点明显都要体现出松、柔、缓的抽丝之感,而不是急沉突翻愣转。

    开掌之中微内收,十指留隙舒挺展。是强调十指自然舒展,要松中有挺、挺中又要握合。这种含是指掌的一种微收,又是微收中求展是十指缝隙的自然舒开。

    以上八句话概括了上盘部位的松柔,从肩到指分关节谈了各自松柔的要求。但上盘中任何关节部位的松柔,不是孤立分解的而是一个从内到外、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完整的神经传导和肌肉运动的一个系统,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之动和整体的松柔。

    ()中盘

    中盘的松柔是指肩关节以下胯关节以上的四个部位:脊背、胸、腰、腹部。中盘的松柔首先是在肩关节松沉之下含胸拔背的松柔,这种含胸蕴含着松沉、松柔、松开,它是胸腔空间和肺活量的种扩展,是放长两臂运拳的范围和活动空间。含胸为变它是机势的一种蓄纳,只有含胸方可求到虚其心而实其腹,进而达到太极拳虚怀若谷的一种境界。

    而拔背是在松柔意念导引下脊椎关节的对拉拔长。它上行提神贯顶,并通两臂而达于手指下行松腰经腿而至足之末梢。从胸椎至腰椎之松柔、松开,是一种对拉对拔之劲。这种拔背是改变正常腰椎生理S曲线而略呈后弧之形,它不是驼背是使胸、腰关节的节节贯串,是松柔中有挺有立。含胸拔背是身法的要求(《太极拳说十要》),是发劲的需要,是含后才可力由脊发。

    ,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者,气可贴于脊也(《太极拳说十要》):反之,胸挺腹挺蹶臀则僵则紧,不为含气,则胸满气滞而胸不能运化,必死也。所以,含胸拔背不仅是松柔的体现更是蓄而待发的一种机势。

中盘腰与腹的松柔是建立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腰与腹之间是虚其腰而实其腹,虚腰又以字为核心,这其中松沉是气入丹田;松开,是舒展不作茧自缚、紧固其身;松柔是化僵求柔韧,求活。这里的不是松懈、松散、软而无力而是腰之中盘在松的意念下对拉拔长,是松的节节贯串,是虚腰的放松,同时又是松腰中的求挺是虚中有立。

 我们说腰是人身上下之枢纽,一身之主宰,一身之中心所在。三盘中腰居于主宰地位又是身法之要,故对腰又有车轴之比喻。腰的重要性,古典拳论早已指出: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而这个病就是僵、紧、滞。故对腰之中盘的修炼一要化紧求松二要化僵求柔三要化滞求通。而只有做到整体之柔化,才更有利于中盘之腰的灵活旋转和进退自如。而这种自如正是拳法转换的枢纽,是行拳中的关键部位,是上下连接的中心环节。枢纽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拳的成败。我们求松柔,就是求中盘这一部位必须是克紧得松僵得柔,克滞得通,以保枢纽要冲的灵活转换与畅通。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盘身法的运动必以中正为主,但这种中正不单指外形或静止时的中正,更重要的是动态中的中正,它包含着斜中寓正,包含着身法中任何内外劲力的施展,都需遵循向心而动的原则要在动态中随势而变,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重心平衡,不可离心失重。在动中要本着太极拳中盘的规范性既要体现太极的松、柔、轻、缓之劲.更要突出中盘承上启下随动而安的独特风格。要认识到腰在拳法中的松沉、松活、松开、松柔、松静的重要作用。

    对于腰的重要作用,太极先师早已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问,可见行拳中处处是腰腰无外不在。故行拳中只有提纲挈领,抓住腰之中盘,也就抓住了行拳的根本。

    腹部松柔修炼的是自然松静。《十三势歌诀》对腹内之松柔指出腹内松净气腾然。腹内松净,指的是虚其腹为条件,腹内越松净,越虚,气腾然的强度才能越大越实.并为丹田之气鼓荡使元真之气敛入骨髓。内固 三元”(元精、元气、元神)神舒体安创造了条件。拳论中讲虚胸实腹这个实腹指全身动力之源一一丹田之气的实,是在小腹丹田部位。

    实其腹,是由于小腹丹田之气最能不断鼓荡腾然(气化).使人之元气充实于小腹。而小腹丹田又为人之气海故气足腹实则合道(行气方可聚实,聚实方可成道),它是腹内松净气腾然的必然结果。如没有腹部之虚和腹内松净,便没有丹田之气的充和实。而有了丹田之气的充和实.才更有利于中盘之一身之主宰重要作用的发挥。正如太极名师傅声远先生在《论杨氏太极拳练习法》中所讲:太极拳动作以腹为主.腹为人身最中处.此处动全身无有不动矣……

    太极拳动作之发动以腹(丹田)为主,不用剧烈之力,全身之动作无有不利。这就告诉人们丹田为真元之气.是元气之腑,是道居之处。只有做到体之松柔,腹内松净.方可丹气足,实其腹,而成太极之道。

    ()下盘

    下盘的松柔,是从小腹、尾骨、胯、膝、腿至足,其中重点是胯部的松开,因为胯是腰腿之间的转关处髋关节松不开,下盘动作就不灵活,不协调。在习练中,对初习拳者来讲应注意,上有提顶之意,下有尾垂直下坠之感臀内收。这里说的松胯和圆裆是一致的。如果紧胯不圆裆则使两腿内侧大筋至会阴呈。

字之形,则为夹角,这种状态说明是胯不开,裆不圆,行拳中必成下盘之死盘。松胯开裆即裆部松开成圆形没有夹角之感两腿内侧大筋不紧不僵才能支持腰部中盘的左右旋转、前进后退。所以松胯圆裆可使两腿轻灵提落有利身、步、手三法之变换。

     对于脚下的松,则要注意脚趾的自然松开,脚掌的涌泉穴有微许上提之意(掌心虚地),可使身体在地面得以均匀分布。脚为人之根而拳劲则起于根,脚的松开是一个踝、足、趾为一体的松开。这里的松是松中有挺,挺而不僵。这个松更多是指在随势起转当中的虚势转换。凡虚势转换之中必有一虚一实凡虚之下肢踝是必松沉向下化之而动,而实之足踝则必然是足底生根。

    综上所述,我们讲上、中、下三盘的松柔,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连而是必须在意念指引下由内而外、由心而形、上下贯通、有机相联、互为整体的松柔。这种松柔,是化紧求松,化僵求柔并在松柔中不失拳的圆润含蓄不失连绵不断,不失运转轻灵是劲不离拳,气不离劲,更是松柔不离虚实是整而化之动而整之。这种松柔归根结底是化去后天之拙力,求其拳动得自然、放松和周身通畅以显太极拳之内固精神,独立守神外示安逸气定神闲之精髓。要明白,任何局部的松柔都不离拳势的整体相随。凡局部之松柔皆为全身之松柔,是一松无有不松,一动无有不动。正如太极拳名家傅声远先生所言:一松而不含全身的放松,皆非太极。同时要明白,松柔不是散不是乱不是懈,而是松柔当中的舒展是舒中有挺、有撑,是松柔之中有紧凑。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柔相济。要明白,松柔要以心静为安,以心正为仁,仁而为慈方可得心之定力。要把握阴阳呼吸精气在松柔中不用强力动作自然,周身普传(傅声远《论杨氏太极拳练习法》),使上中下三盘松柔、松透,动作无所不到。要以小练大,从细求精,方可合于太极拳松柔之道。

 

版权所有:西安陈发科太极拳研究会® 2014 网站备案:陕ICP备2023007034号-1
地址一: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含元殿  地址二:兴庆公园沉香亭北50米
地址三:兴庆公园北门向西50米  [网站管理入口]
24小时咨询热线:13379261074 联系人:刘老师 网址 :http://www.xiantaiji.com